你好,欢迎来到中国女画家协会
中国女画家协会关于开展以“中国梦”
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通知精神,中国女画家协会决定在2014年-2015年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
艺术简历
1932年生于辽宁海城,祖籍山东蓬莱。
195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现山东师范大学)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 四、五、六届文联委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水彩画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
历任烟台市文化局副局长 烟台市文联副主席 负责 组建创办 烟台画院及烟台美术博物馆 并出任烟台画院首任院长 兼任烟台美术博物馆早期名誉顾问
烟台市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
烟台现代画院首任院长
烟台女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2001年山东省文联授予 从艺五十年老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5年获 烟台市繁荣文艺贡献奖
2007年烟台市委 市政府授予 烟台市十大文化名人称号
2011年山东省文联授予 艺术创作终身成就奖
2021年中国女画家协会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擅长水彩画 彩墨画
出版有《当代美术家__陈兰英水彩画作品集》
《水彩画名家_陈兰英》作品选集
《艺事六十春秋》文集
《山东女画家——陈兰英》作品集
1962年《建设中的烟台渔业基地》 《碎冰楼》《烟台新港》等多幅水彩画作品入选文化部 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美展
1979年《浪遇飞舟》水彩画入选山东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型美展并获奖
1988年《涛声》水彩画入选24届奥运会举办的国际水彩画作品展並入编大型水彩画作品集 (中华人民共和有五件作品入选)
2001年《仙阁秋色》水彩画入选庆祝山东省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大型美术书法作品集
2018年《最易红上美人头》彩墨画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女画家协会联合举办的 “时代华彩”首届女画家作品展
2020年《庚子春日遐思一一抗疫水彩组画》中国女画家协会入选编制配乐向公众推介
在烟台生活的八年,和陈兰英先生成了忘年交。最初,因烟台美术博物馆口述:“寻访烟台美术记忆”活动前往采访,听她讲述人生故事,烟台往事,由此开始对这座城市产生兴趣甚至于迷恋。那是2017年。从陈先生始,几年里我先后采访了19位烟台美术界的老艺术家,也结识了像杨松林先生、刘泽文先生、丛如日先生、曲青棠先生等这么多信任我、关心我的长辈师友。每次采访都是师生同行。我相信,聆听艺术前辈回忆一定是最动人的审美教育。我想把这些原始文本择要发表,让我们潜入历史,感受一个个炽热的艺术心灵。现将当年访谈前夕我曾为她写的评文即《陈兰英: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美术记忆》发表于此。陈先生今年90岁生日,也以此表达对她的惦念和祝福。
——孟宪平
孟宪平与陈兰英合影于2021年10月
陈兰英: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美术记忆
—— 孟宪平
几年来,我一直试图读懂陈兰英先生——她的事业和她的艺术。她的整个人仿佛是透明的,这个城市的艺术界没有一个人不了解:她朴素、真诚且铿锵有力的话语总是萦绕在艺术展览和讨论的空气中;她的身影,虽然蹒跚而迟缓,却坚定不移,稳若磐石,流动的人群因此获得了某种确定性的力量。我们所熟悉的她的人生经历、她的画、她的友人和受教者,总是与这个城市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她的水彩画描绘碧海蓝天、风云变幻,将这个滨海城市的独特景观和精神特质定格为永恒。无疑,对这个城市而言,陈先生不再是一个艺术家茕茕孑立的惯常形象,而是化解了自我,融入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历史、现实、它的艺术生活及其对它的记忆。这也是理解她的障碍。我总觉得有个问题被大家忽略了。别忘了她是女性。为什么,她能超越女性个体的柔弱和局限,成为一个社会的群体精神的承载者?对我来说,陈先生就是一个谜。解决这个谜,成了我走进她的世界的一个门槛。我能感受到陈先生精神生活中的一种紧迫感。这几年,她常常自言自语般地念叨,“我要画画,要把失去的时光找回来,我欠下的账太多了”。说到做到。她不顾年事已高、体能下降,每年都坚持和年轻人外出写生。一走进山山水水,她就好像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就融入到与自然的对话和描绘中。烟台大学刘天民教授曾讲到一次让人后怕的趣事。有一年在昆嵛山荒野中写生,陈先生沉迷其中,天色将晚而浑然不觉,忽然风云骤起,不辨东西,朋友差点找不到她。这绝非诳言,她对绘画的痴迷实在太深。为了画画被海浪打翻,被狂风卷起,为了画画参与组织大篷车艺术采风团,海内行程数万里,为了画画每天工作到凌晨,每天坚持到画室……功成名就的她何以不甘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却依然废寝忘食、忘情绘事?
陈兰英《碎冰楼》1960年
渐渐开始理解了。这是陈先生用行动来化解自己人生的一个遗憾:追求自我艺术理想的遗憾。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画院院长、文化局领导,她的工作无疑是卓越的。80年代烟台艺术的活跃期,和她美好的人生年华连接在一起。她是烟台画院、美术博物馆、烟台美术家协会、烟台现代画院……等一批重要艺术机构和团体的组织者、发起者或推动者。她面请领导,推动建立全国首个地市级美术博物馆。她力邀群贤,廖静文、李苦禅、刘海粟、黄永玉、叶浅予、许麟庐等……大批名家来烟创作、展览、讲学。她举荐人才,创造条件,推进烟台美术繁荣。2009年编撰的《艺事60春秋》登载了大量先生投身艺术活动的图片、书信、文字,分不清哪里是她,哪里是烟台。她与这个城市水乳交融,难以分别。城市精神是文化的历史构成的,而群体的艺术则是文化最鲜活、最真实的组成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先生使得这个城市有了灵魂。
陈兰英《芝罘湾 》水彩写生
不过,不得不说,她心灵深处的某种遗憾却一直存在。从青年时期的《碎冰楼》和《烟台新港》,到中年时期的《涛声》和《浪遏飞舟》,我们可以看到陈先生在艺术体验、表现、实验多方面蕴含的潜能。她有学院基础,有少女情怀,有对新生活的向往,下笔就直击滨海生活最动荡、激昂、热烈的主题。然而,两次工作变迁都发生在她的艺术激情呼之欲出的时代。她不是那种身为领导而忙里偷闲、舞文弄墨的艺术爱好者。对她来说,绘画性命攸关,是找寻自我、获得自由、实现梦想、“获得人生价值”的可靠之地。因此不难揣测,两次工作变迁,迫使她在成就烟台艺术事业的同时放弃自己心爱的画笔。这对一位画家来说会是怎样的矛盾和抉择。这一点无需讳言。伟大者必有精神之痛,只有庸人才乐天安命、随波逐流。于是,解决这种矛盾和遗憾,成了陈先生的一大课题。在我看来,她不经意中所依循的人生之道,乃是将工作变成一种艺术,以及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定义为真情写生。将工作变成艺术,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用陈先生自己的话说,从政是自己“艺术生涯面临的新课题”,虽然有“无奈”和“遗憾”,但更多的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家园”,“要让烟台书画艺术事业有巨大的推动和提升”。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工作和事业的艺术。她确实是把这个城市的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变成了她的画卷。无需画笔,人就是素材,事业就是主题,把握大势,构建关系,创造一种和谐和力量,实现真情和理想。这不是艺术么?也不正是她所融入的城市的艺术精神么?
陈兰英《耕海》1972年
陈先生酷爱在写生中表达对自然的真情。真情写生,就是通过最直率、真实、单纯的写生之途,表达自己对所生活、观照、体验的自然和社会的真挚情感。现代绘画的形式表现对她似乎没有影响。陈先生的兴趣不在抽象的形色游戏,也绝不在隐秘的自我表达。她在意的是大自然,她生于斯长于斯的烟台滨海自然;她在意的是那种让她感动的自然之美。写生是一定的,只有写生才能激发灵感和描绘的愿望。她在自然中看不到阴郁、黑暗、形变,她仿佛是用烟台百姓的淳朴心灵感受自然,描绘一种有性格的、社会化的自然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她将自己对象化了,不仅将画面奉献给了自然,也将感情赠予了社会。对她来说,真情大于写生,体验大于绘画,画画是因为可以用心灵的画笔抚摸山水的肌肤,让爱意顺着笔触流进水波和丛林中去。其实,正是真情涌动的风景写生,使得陈先生通过绘画将自己和这个城市在精神中融为了一体。她人生经历和这所美丽海滨城市半个多世纪的变迁息息相关。她描绘烟台山的红顶房,芝罘湾的波涛和渔船,她描绘船厂、灯塔、礁石、港湾,她笔下的蓬莱仙阁早就成了烟台独特景观的名片,甚至连她描绘的九寨、岱宗、漓江、水仙,都沉浸在她和她的城市特有的清澈和流动的气息之间。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当然是自觉的。李剑晨先生的经典水彩,黄永玉先生的现代彩墨,名家大师的言传身教,胶东民间美术的耳濡目染,以及烟台极为活跃的艺术交流,都使得陈先生对艺术语言有一种天然的敏感。但是,她最终选择的却是一种最质朴而单纯的水彩语言,因为唯有这样,她才能将最大的真诚投到这个城市的大自然中去,她也才能在自然描绘中获得最单纯的力量和最强烈的情感。
陈兰英《烟台之光》 水彩写生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上。一个本应柔弱的被呵护的女性,何以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和力量,将自我个体升华为城市和群体精神的承载者?也许,这是陈先生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民族精神的自然呈现。那是一个动荡且充满激情的时代。陈先生是积极的选择者。她不是消极地服从,而是积极地融入、参与、创造。按照她的说法,“从大海中获得创造的激情”,“从奔波、呼吁、劳累中获得欣慰与感动”,“从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中获得喜悦与满足”……她和这个城市之间,是一种情感和力量互相促发的关系。陈先生不是孑然独行者。即使画画,她也要和伙伴同往,因为美的体验本可分享。烟台美术轰轰烈烈的“大篷车艺术采风活动”,竟是这种对审美体验分享的心动促成的。严整的大制作和陈先生无缘。哪怕是一页小速写,小纸条,也成为那种审美体验的真切载体。我曾思考由绘画呈现的这所城市的历史,最终发现,这历史本不是绘画所构成的。构成它的是人,人的生活,以及纠缠在艺术中的矛盾、挣扎和解脱。陈先生的人生显然是这个城市艺术记忆中极重要的篇章。陈先生并不沉迷记忆。她乐于给年轻人讲述过去的故事,但她更痴迷的依然是自然和画画。这不只是对青春所欠的弥补。也许,只有在那里她才能获得一种毕生为之心驰神往的美与自由。
孟宪平2017.7.6
本文作者: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从事中西美术史教学、研究及评论工作。曾任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陈兰英先生写真
——刘泽文
2018年刘泽文与陈兰英商讨工作
先生是位性情雅正,气质端庄的学者型画家。亦是一位为人谦和热情,爱才举贤,一生都在为别人做嫁衣的人。我记不清先生为别人做了多少嫁衣,但我记得先生毕生都在做。我们都是穿着先生(大姐)为我们做的“嫁衣”迈进美术圈的门槛,进而步入艺术殿堂的。于是,先生光照艺苑,虽不自我炫耀,然而先生之魅力却是有口皆碑。我记不清先生为普及和提高美术创作水平,组织了多少次美术学习班和创作班,但我记得先生为此倾注的精力在她的艺术履历中占据了很重的一笔。因为有先生的组织、领导,烟台的美术创作水平一度名列全省各地市之前茅,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因此而大增,来烟台进行学术交流的画家、学者络绎不绝,烟台的文化艺术事业得以繁荣、昌盛。于是,先生功高德厚,可谓烟台美术事业的领军人。
《井冈云海》江西黄洋界水彩写生
我记不清先生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中培养和扶持了多少人,但我记得由于先生的恩泽而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艺术轨迹。因为在先生的一次次奔波,一番游说中,一批出自乡村、工矿的绘画苗子和基层美术工作者被纷纷调入县、市及地区(烟台)的文化专业部门,从而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于是先生桃李天下,仰慕敬重者甚众。
陈兰英《四渡赤水渡口》 贵州采风水彩写生
先生一生无数次为别人办展而劳心劳力,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的先生适逢大喜之秋——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将举办个人从艺六十年画展(这是唯一的一次属于先生个人的展览)。期间,同时将出版先生的多种专著。我借有机会为先生出点微薄之力之际,而有幸早日拜读了先生的大作,那是一种被震撼所产生的欣喜与敬仰交织在一起的品读过程。我从那一件件色彩斑斓而又光芒四射、墨迹淋漓而又雍容凝重的作品中,读出了先生的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读出了先生丰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学素养,读出了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尤为引发激情和回忆的是已诺大年纪的先生又有腿疾,却能随采风团行程万余里,从江南水乡画到黄土高坡,这不能不使人敬佩。
陈兰英《滩头翠色》1979年
先生用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写真图谱以及南方和西部的采风作品铺就了一条再造艺术青春之大道。先生在这条大道上正健步走向高远。
陈兰英《蓬莱水城》水彩写生
刘泽文2009年8月15日
本文作者:山东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人物画艺委会顾问,山东画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烟台现代画院院长。
似水 似彩 流年 品读陈兰英先生及其作品 —— 丛如日
丛如日与陈兰英为润社揭牌
记忆中第一次观看陈兰英先生的水彩画的时间是在1963年的春天,当年烟台市文联在少年宫的二楼展厅展出了几位画家的作品,陈兰英先生的十几幅水彩画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上小学六年级,懵懵懂懂初涉水彩,陈先生已是知名画家了。算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阅画不可谓不多,但对那十几幅水彩画至今没有忘却已证明了作品的魅力,陈先生学业完成于当年名家荟萃的山东师范学院,现在想来她当时的水彩画笔法洒脱、水色淋漓是来自吕品、戴秉心先生的传授。之后的数年她在教育领域教书育人,受益人无数,其中不乏卓有成就者。
陈兰英《太平湾渔港》 2008年
烟台的水彩画的繁荣期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与陈先生不无关系。如果书写烟台当代美术史理是绕不开这位八十六岁还与年轻人一起去野外写生,足迹直达陕北、云贵高原的耄耋老人的。说到绕不开,不仅是由于她在水彩画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还因为她在文化系统领导岗位上办的几件大事有口皆碑。烟台画院、烟台美术博物馆的成立离不开她的建议、策划、操办和实施,为争取建设资金能直接汇报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达成一项由国家计委立项投资的烟台唯一的文化事业基本建设项目,这是一位有何等能力的女强人。筹办第一届中国(烟台)艺术节,她具体联系书画艺术家,安排、接待,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全国各地著名画家络绎不绝来到烟台,为烟台的画界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这些都与她有关。
陈兰英《昆嵛山系列》水彩写生
水彩画是陈先生的挚爱,水彩因子渗透于她艺术创作的始终。早年经历的作品在谨严法度下不失洒脱活泼,水与色、干与湿的调动控制已彰显其水彩画的创作能力,作品简洁纯粹,情感真挚质朴,这也是她们那代人的共同特点。六十年代初她的作品《建设中的渔业基地》《烟台新港》《春回大地》等三件水彩画作品就入选了当时的全国美展,作品反映出她作为女性画家的细腻但又不失率真的面貌。水彩画的特点有别于其它画种,透明感、润泽感、轻快感是其诱人的重要元素。为了把控彰显这些特性,水彩画往往不追求画幅的大尺度。陈先生的水彩画尺幅都不大,大部分是对景写生完成的,她的作品最主要特征是有感而发、气韵生动。可以说在水彩画技术层面上的掌控,陈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驾轻就熟了。
陈兰英《黄果树瀑布》贵州水彩写生
如果说陈先生早期作品的画法来自于戴秉心、吕品先生的影响,后期作品则揉进了英国水彩的传统画法。一九六三年深谙英国水彩画精髓的水彩画大师李剑晨先生的作品来烟台展出,对她的影响很大,这之后的作品用色浑厚而清新,以湿画法为表,以干画法为里,巧妙参差干湿并用,丰富了画面的可读性。这时期她的作品常常入选国内重要展览并屡见于书刊报端。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其作品表现手段更加练达,精神和人生历练使其创作更臻无畏状态。代表作品有《耕海》《涛声》《蓬莱 仙阁》《海岛鸥歌》等,这些作品均入选国际性水彩画展。
兰英《浓艳欲滴》水彩写生
水彩画《樱桃》,整幅作品在白纸底上以大红色描绘出一大簇刚上市的红樱桃,其状诱人,其色欲滴。画面的空白处理是借鉴中国画的处理方式,计白当黑,以虚为实。很长时间她醉心于从水彩画衍生出来的彩墨画,这些彩墨画采用了中国画的材料工具,处理手法上则中西法相结合,题材是她喜欢的花卉,虽然脱胎于水彩画,但意味已有所变化,更符合国人的欣赏习惯。代表作品有《丁香》《水仙》 《令箭荷花》《蜀葵》等。陈先生痴情于自己的彩墨画,这是她借物抒情,以拟人化的比拟手法,与花对话的结果,也是她成功的心气抒发。摊开画纸她面对的就是她心仪依恋的大自然,似水似彩,绘景绘物,是她精神境界和艺术灵感的升华。我很喜欢她八十岁后画的那些水彩画,笔法气度上的豁达,色彩处理上的随性已至臻至美。这些画传递出的信息涵量已不完全是视觉上的了,是一位画家对人生对自然的认知,是对美好事物和精神上追求的物化,我已读懂。
丛如日2017年6月30日
本文作者: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特聘高级画师,烟台画院副院长。
陈兰英彩墨花卉
陈兰英《仙姿自洁芳心苦》50x40cm 彩墨画
英《丁香本是同心结》100x50cm 彩墨画
陈兰英《最宜红上美人头》100x50cm 彩墨画
鸡鸣见日升》100x50cm 彩墨画
陈兰英《鸢尾丹颜藏绿丛》100x50cm 彩墨画